查看原文
其他

辛弃疾一首经典离别词,道尽人生艰难世途险恶,结尾两句成千古名句

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
2024-09-13

每天诗词故事  记得关注长风


淳熙五年(1178年),辛弃疾出任江西安抚使,之后又被派往临安任大理寺少卿,就在他在赣江上和友人离别时,不禁想起南归以来的经历。

他自从1162年南归,至今已有15年,这15年来朝堂基本上是主和派当政,满足于偏安一隅,这让一腔热血,渴望驰骋沙场收复失地的他,过的非常郁闷。

不仅自己呈上的平戎策从未引起南宋朝堂的重视,反而因自己“归正人”的尴尬身份,和一心主战的倔强性格,让他处处受到掣肘,仕途的发展简直一言难尽。

他有能力,朝廷颇为忌惮,每次到一个地方任职,屁股还没坐热,就接到了调动的命令,而且离抗金前线越来越远。

这样的憋屈的日子持续了十五年,让辛弃疾陷入极度的悲愤和苦闷中,从而有感而发,写下了一首《鹧鸪天·送人》。

《鹧鸪天·送人》

唱彻阳关泪未干,功名馀事且加餐。

浮天水送无穷树,带雨云埋一半山。

今古恨,几千般,只应离合是悲欢?

江头未是风波恶,别有人间行路难。

这首词,流露出的既是作者和友人分别的离愁别恨,同时也是他蹉跎半生的感慨。

“唱彻阳关泪未干,功名馀事且加餐”

送别的《阳关曲》已经唱完,泪水却还在流,我的朋友呀!今日一别还望多多吃饭好好保重身体,功名不过是多余之事,切不可为它伤了身体。

彻:指音乐的最末一节,唱彻即是一曲唱完。

阳关是《阳关三叠》,一首缠绵悱、哀怨凄惋恻极为经典的送别歌曲。

加餐:多吃饭,这里是劝诫友人保重身体的意思。《后汉书·桓荣传》:“愿君慎疾加餐,重爱玉体。”汉乐府《行行重行行》:“弃捐勿复道,努力加餐饭。"

词的开篇,辛弃疾便以一句“唱彻《阳关》泪未干”,写尽离情,充满了无限伤感

但对于辛弃疾来说,眼前这离情和收复失地、祖国一统的理想、情怀来对比还是小了点,所以他一曲离歌终了而泪未干,肯定还有这部分原因在。

但是他这里又劝诫好友不要执着于功名,把功名看成身外事,这实际上是一种对现实无奈心酸的感慨。

朝廷越对金国屈膝求和,那自己收复失地获取功名的梦想就越来越多余了,所以这句是辛弃疾的愤激之语。

“浮天水送无穷树,带雨云埋一半山”

水天相连,好像要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,乌云挟带着雨水,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。

三四句写景,是对送别场景的描绘,同时景中寓情。

词人的视线随水树延展,可以隐约感到辛弃疾目视行人远去的无限深情,意境类似李白的“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”。

而“乌云带雨”,山被雨云遮“埋”,则与他自己被奸邪小人遮蔽有关,暗示心情的压抑,也象征前路之阴沉迷茫。

这两句真是含蓄不露,余韵悠长!

“今古恨,几千般,只应离合是悲欢?”

自古以来令人遗憾怅恨的事情,恐怕有千件,万件之多,难道只有悲欢离合?

辛弃疾强调人生之恨不止离别,在强烈的反问语气中,诗人心中的愤激之行更加展露无遗。

既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之事,接下来,词人势必有着更为遗憾怅恨的事情。

于是,词人紧接着就在下文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说道:“江头未是风波恶,别有人间行路难。

行人踏上旅途,别看江头上的风波很容易让人发生危险,但这还不是最险恶,要知道人间的道路才是最艰难的。

行路难:借指世途的艰难风险。

这里的世途的艰难,是人世间的风波,是官场上的风波,是存在于人们心中、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“风波”,它让人畏惧而痛恨,远比自然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更家令人恐惧和害怕。

友人的离去,应该就是乘船离去,因此由江头风波联想到人间行路之艰难,写得非常自然。

这两句既是对友人的勉励,也是对自己半生的总结和对艰难世途险恶的控诉,震撼人心,因此成为千古名句。

总的来说,辛弃疾的一首送别词,看似表达离别之情,实则其思想感情凌驾于离别之情之上,力透纸背、举重若轻表达了现实生活的深切感受、世事的艰辛,读后却发人深思。

END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

宋词最后的风骨,一首愁词道尽人世沧桑,末尾三句惊艳千年

《西游记》中孙悟空写的一首禅诗,道尽人生真谛,点醒无数人

苏轼老来得子写下一首诗,短短28字,道出那引人深思的父爱

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长风文史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